吃糭的啟示 • 心

端午節吃糭是中國人的傳統,來了加拿大初期已經忘記了這個傳統。由於沒有時間只可能在酒樓午膳偶然吃一次。後來中國人社區鼓吹中華文化,開始中央島舉辦龍舟節活動,加上中國人在加拿大移民人數日漸增加,這個傳統又在多倫多興盛起來。

母親年代糭的做法繁複,首先要將糭葉用沸水消毒後清洗雜質,她們又要用盡方法找一些大型的水桶在火水爐上安全地烚幾小時,要張綠豆去衣,又要醃豬肉,又要預備鹹蛋黃。現在全部都可以在超級市場購買,例如沒有破損的糭葉綠油油一定是用化學劑處理過,可以買真空包裝晶瑩亮麗的鹹蛋黃,去了衣的綠豆,只要浸兩小時就可以使用。幸運的我小時候幫母親包糭,成為一年一度的家庭活動,所以包了10多年已經偷了師。現在家庭成員不多,每一次想吃就可以自己動手,用壓力煲只需1小時就可以煮到美味的鹹肉糭。品質保證是自己的口味。包10隻以內又吃不完的儲存在冰箱隨時可以吃。超級市場全年有售的各種糯米糭,只要回家用水再蒸煮就可以品嚐和尋回兒時的味道。


吃着糭子令我感受良多,當年做母親為何要用這麼多功夫在大熱天時的五月天包一些熱量高,煮的時候也製造大量熱量的糭子, 全為文化傳承,希望下一代能夠知道母親愛的心意, 順帶將屈原愛國的精神教育下一代。憑着一個堅持,她們每年都在炎熱夏日重複又重複的去裹糭。

還有吃着糭子令我聯想起做人的道理。雖然做糭子功夫繁多,但每次打開熱騰騰的糭子時吃着那飄着竹葉香味,軟糯的綠豆和糯米、入口溶化的豬腩肉和甘香的鹹蛋黃,幸福感油然而生。正如人生經過歷練、磨練、努力、失敗、健康和經濟的起伏,才能走到現在的階段。生活的體驗正如做糭的過程,我們現在居於加拿大每天能夠享受平靜的生活,看見四季變化的景色,到處都能呼吸清新的空氣,都是我們經過由新移民時代的一番掙扎到現在才能夠享受的成果。全賴我們的堅持,不要歉意沒有輝煌的成就,只要我們堅持善良、真誠、樂於助人和友善的心,你自然會發光發亮。

作者及插圖: Hatty Lee
© 2023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留言

發佈留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