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個歷史淵源悠長,美麗又獨特的國家,四分一國土位於歐洲,其餘在亞洲,建築物集歐亞特色、純樸瑰麗,古城多多,最令人驚歎莫過於以弗所,是世界保存下來最大最完整的希臘羅馬古城!
以弗所三千多年前 (公元前十世紀) 是希臘殖民地,公元前一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以弗所地處愛琴海邊,藉著海上貿易,很快便成為地中海地區經濟和文化中心,富裕繁榮,全盛期人口達50萬,是當時亞洲第一大都會, 整個城市的設計和規劃,今天看來仍然很震撼。
以弗所有世界上最早、最具規模的公眾沖水廁所,牆邊鋪上大理石,挖出圓洞成為馬桶,下面挖掘了兩米深的溝渠將污物冲走。
以弗所有一個可容納二萬五千名觀眾的大劇場,依山而建,舞臺的聲音可清晰地傳遍每個角落,試想想古代百姓去聽音樂會的場面有多壯觀!
以弗所還有一個宏偉圖書館 (Library of Celsus),建於公元二世纪,Julius Celsus 原是該地的省長,他去世後,兒子為紀念父親而建設。圖書館正面是兩層,內部是三層走廊環繞,藏有1.2萬卷圖書,圖書館歷經大火、地震,正面大門依然樹立。可是圖書館內卻藏乾坤,地下有一條密道通往圖書館對面的妓院。通道上並有宣傳符號(廣告),引領外地旅客直達。
以弗所昔日繁榮富庶,敬拜多神,尤以敬拜女神亞底米最為流行,並建造了一個巨大神廟讓人們供奉。在歷史遗跡中,不禁想起使徒保羅在土耳其向非猶太人的宣教使命。保羅看見以弗所物質富裕的背後,人們心靈饑渴,他順服並依靠 神的感召,大膽地將自己與主耶穌相遇,從罪中釋放,生命更新的見證,在會堂及社區與人分享,攻擊他的人越多,信耶穌的人也越多。認罪悔改的信徒自願焚燒了價值合共五萬塊錢的邪術書籍,並使到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銀匠收入大減,於是發動暴動,要治死保羅。亂定之後,保羅離開以弗所,前去馬其頓繼續宣教。 [註] 離開前保羅勸勉當時的信徒,面對各種誘惑及異端邪説,更要專心仰賴 神,持守真理。後來保羅發了一封信《以弗所書》給以弗所的信徒,最後一章書提及信徒要穿戴全副軍裝面對各種挑戰, 給予很多的鼓勵及提醒。今天的世界何嘗不就是當日的以弗所?我們可有保羅的屬靈眼睛、剛毅和勇氣,無論環境如何總要傳講與上帝和好的福音?
「人手所做的,不是神」。亞底米神廟現在只剩下一根石柱。以弗所經過幾百年後,海口漸漸被淤泥填塞,船隻無法停泊,加上大地震,以弗所的繁華終於一去不復還,淪為一片廢墟。世上的一切總會過去,愿你的生命裡遇見耶穌,得著永恆的盼望和平安,因為 神是真實的!
註: 使徒行傳19章
作者: Freda Li
© 2022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多謝分享! 真羨慕你有幸看到如此多的真實往景、更給我們對這些東西應有的提醒! 👍🙏💞👣💖
回覆刪除感謝分享及提醒🙏
刪除感謝神 𧶽與妳的 記憶力 比我自己去還要精彩 🙏🙏
回覆刪除Wonderful article.
回覆刪除謝謝分享, 圖文並茂,更深入了解時代的背景及社會環境. 古今对比,不勝唏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