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環節 • 身

自 1999 年 11 月起,魁省的米瓜莎古公園 (Miguasha National Park)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註1] 米瓜莎古公園是加拿大20個世界遺產之一,亦是魁省兩個世界遺產之一 (魁北克古城是魁省另一世界遺產)。安省就只有一個世界遺產,就是渥太華的麗都運河Rideau Canal。大家不妨去瀏覽加拿大20個世界遺產的網址 [註1],看看您曾到訪加拿大哪幾個世界遺產。

為什麼米瓜莎古公園可以上榜?
根據科學家從地質考古學的發現,原始單細胞生物最先在海洋中孕育。隨著會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藻出現,產生大量氧氣,地球的大氣層和海洋逐漸氧化,為複雜多樣化的生物出現創造條件。欲了解更多,請點擊無名英雄!

當大氣層的氧氣積累到足夠產生可以阻擋太陽紫外光的臭氧層,生物便可以在陸地上生存,動植物開始移居陸地。究竟動植物如何從海洋移居陸地?  位於魁北克東南部加斯普半岛 (the Gaspé peninsula) 南部海岸的米瓜莎古公園是古生物化石的寶藏,提供「遺失的環節」── 海洋中的動植物如何逐漸適應陸上的生存條件的線索。 

根據遴選標準(viii): 米瓜沙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化石遺址,因為它擁有世界上3.8億年前泥盆紀 (Devonian Period) 「魚的時代」(Age of Fishes) 大量保存完好的擁有肺、脊椎、和四足的動物化石。[註2]

為什麼米瓜莎古公園會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化石? 
Miguasha 是來自加斯普半岛 (the Gaspé peninsula) 原住民 Micmac 族人對這個地區的稱呼Megouasag,意思是「赤壁」。其紅色歸功於 Bonaventure 岩層的含鐵的沉積物在有氧環境中形成。化石就在赤壁的下面Escuminac岩層。加斯佩半岛 (the Gaspé peninsula) 是  Appalachians 山脈的一部分,「赤壁」原是古老河口的沉積物所形成的沉積岩,經過地殼板塊碰撞,被推高冒出水面;然後經歷了多次侵蝕,塑造了今天的景觀。為什麼是河口而不是海底?因為科學家找不到海洋生物的化石。

Escuminac 地層主要由砂岩和粘土岩層組成,沙質和粘土質層交替,形成約120米厚的岩層。這個3.8億年前泥盆紀的河口為保存完好的化石創造了兩個有利條件:

1. 貧氧的水:有何證據? 證據來自沉積層中豐富的黃鐵礦。這種被稱為「愚人金」的礦物由硫和鐵組成,僅在缺氧環境中形成。

2. 大量沉積在河口底部的沉積物:河口潮汐漲退讓任何生物一旦沉到水底都會很快被一層薄薄的沉積物所覆蓋,迅速防止其他動物吞食或水流的衝擊,使被埋葬的生物在這種保存完好及缺氧環境下中開始石化過程。[註3] 


「米瓜莎王子」
米瓜莎古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種綽號「米瓜莎王子」( Eusthenopteron foordi ) 的魚,以下是米瓜莎自然博物館 (Miguash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的展品陳述: 

在2010年8月4日,一位管理員發現沙灘上有一塊化石碎片,同時發覺這碎片延伸到了地層中;他把碎片帶到實驗室諮詢他的同事。翌日,「米瓜莎王子」的化石就被發掘出來,是公園130年內最完整的化石。可惜美中不足,魚尾部分不見了。初時他們在沙灘上尋找,但毫無結果;後來他們終於在過去發掘的化石碎片中,找到了「遺失的環節」── 遺失的魚尾。

研究人員檢查這個標本後,證實它是一條魚;因為它有两對鰭,前為胸鰭,後為腹鰭,而不是四條腿。它也有一個大尾鰭,帶有其他魚類典型的向鰭的外緣呈放射狀展開、無明顯肌肉組織、由棘組成的射線和臀鰭。它的胸鰭特別發達,形成大槳。明顯地,胸鰭有一個肱骨,該肱骨與兩個平行的骨頭:橈骨和尺骨相連。這種骨骼排列與我們手臂的骨骼結構驚人地相似!

您的人生中有沒有 「遺失的環節」? 看清事實、發掘真相,可能您會對人生有新的體會! 

註:
1. Canadian Sit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2. Miguasha National Park
3. From land to water 


作者: Maria Pau
© 2022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