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英雄 • 身

你每一分鐘吸入的氧氣從哪裏來? 有一半來自海洋。 [註1]

現在地球大氣層中大概五份之一是氧氣,切開的生果一會兒就轉了顏色,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起了化學作用。地球的大氣層氧含量是否從來都是五份之一?

大氧化事件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地球早期的大氣層氧含量非常低,他們怎麼知道? 他們通過地質學的研究。上世紀70年代, 美國地質學家、哈佛大學無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 Preston Cloud 觀察到大約 20 億年前的沉積物含有在低氧環境所產生的礦石。[註2]

最早被詮釋為藍藻化石的結構存在於 35 億年前的岩石中,這些化石顯示出與現代藍藻非常相似的形式。[註3]

究竟地球的大氣層含氧量如何從零的突破增加至現在的五份之一?  

Sallie Chisholm 教授專注於海洋浮游植物生態,在上世紀80年代發現原綠球藻。請聽MIT教授 Sallie Chisholm 在Ted Talk “The tiny creature that secretly powers the planet” 所說的一段話:

「大約二十五億年前,原綠球藻的某些古老祖先演化了,它們開始能使用太陽能,吸收它,並將水分解成氧和氫。 它們用這過程所產生的能量來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做成糖、蛋白質,和氨基酸,這些都是生命的組成成份。 隨著它們演化及不斷地成長,經過了數百萬年,大氣中累積了氧氣。 直到大約五億年前,大氣中有足夠的氧氣,讓比較大的生物能夠演化。 各種生命形式劇增,最終我們人類也出現了。 

在那個過程中,有些古老的光合作用生物死亡了,它們被壓縮及掩埋,變成了化石燃料,在它們的碳鍵當中埋藏了太陽光。 基本上,可以說它們就是太陽光,以煤和石油的形式被掩埋。 現今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們的葉綠素就是那些古老的微生物所傳下來的。基本上,它們養活了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註4] 

在產生氧氣的過程中,這些古老生物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以後,就退出歷史舞台; 它的子孫後代適應了有氧的環境,繼續給所有生物提供氧氣。這位無名英雄對地球的生態有兩大貢獻:

首創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做成糖。在過程中產生大量氧氣,把地球的大氣層氧化,為地球出現多種類、有智慧的生物創造條件。同時,把陽光的能量儲藏在糖的碳鍵。 

根據內共生學說 (Symbiogenesis),在植物發現的葉綠素是從這些古老生物通過內共生進化而來的。從此,地球上的生物出現植物和動物的分類;植物可以自己製作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食物,因為沒有葉綠素。[註3] 

反思
這位無名英雄為我們創造了地球這麼美麗的居住環境,我們應否給這個美麗的地球付出多一點愛心,可惜人類卻反其道而行。正如Sallie Chisholm 教授所說:

「我們在燒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來掩埋的化石燃料,把古老生物的碳鍵當中埋藏了太陽光的能量一下子釋放出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增加,海洋開始暖化。 那和原綠球藻有什麼關係?

我們預測,隨著海洋暖化,到 2100 年時,原綠球藻會再多出 30%。但對地球並非好事。 在現代人類進行的全球暖化實驗中,有贏家也有輸家。我們預測,輸家將會包括其中一些比較大的浮游植物,預期它們的數量會減少,而它們是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食物...」

結局是什麼? 最大的輸家是誰? 請點擊 「救救海洋」了解!

註:

1. How much oxygen comes from the ocean? 
https://oceanservice.noaa.gov/facts/ocean-oxygen.html

2. Great Oxidation Event 大氧化事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at_Oxidation_Event#cite_note-Cox_et_al_2013-11

3. 藍藻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8%97%8D%E8%8F%8C%E9%96%80

4. Ted Talk: The tiny creature that secretly powers the planet  


作者: Maria Pau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