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斷捨離 • 心

人生充滿選擇,選擇引發後果。有人說選擇不單是決定,也是我們生命智慧的結晶。

2000年開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出版《心情舒暢到不可思議的斷捨離》。書內提出致力將物品減少,空間和心情都會變得舒適。2011年近藤麻理惠著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提出整理不是要否定過去,而是為了認同現在。不約而同,以上作者都是推廣一種透過選擇結合行動去達到心靈自由平靜的「斷捨離」生活文化!

究竟「斷捨離」是什麼 ?
斷求減少:購買新物,買一、退一。
捨於整理:減廢積福,回報地球。
離絕迷戀:過大過小十年未穿舊衣服,毛玩偶等屯積無用。

推而廣之,近年「斷捨離」文化除用於整理家居衣服外,更被推廣應用於不同層面,例如人際關係、情感、甚至生死教育。我們可以選擇斷捨離過去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負面思想和情感,並且運用改變思維、控制情緒、自我區分、設定界線等方法去提升現在的我。

瑞典近年提倡「極簡晚年美學」,鼓勵年輕人學會整理遺物,在過程中好好感受每一物品在自己生命中的意義; 訓練年青人處理遺物而去達至思考人生意義。

日本近年有「老前整理」協會成立,幫助長者會員提前整理物品。「老前整理」也有準備的意義,不需要有忌諱。很多我們抓緊在手裏的事或物,可能是留給親人負責去處理。如果我們早作凖備,如資產分配、醫療決擇、後事安排等,都可以讓親人少點負擔,給家人多些安慰。還有最重要是做好「情感預備」,一切以愛為本,做好「別前四道」,四道是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早處理、早安樂,以愛祝福眼前人。

人生總有到了終點説再見的時刻!讓我們試試用「斷捨離」的方法向亡者致敬,並且安慰喪親好友,以關愛別人,惠及後輩為本,大家多一份安心。

口述: Rosanna Lee    撰文: Maria Pau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留言

  1. 千古艱難唯一死
    若是幸福壽終正寢,長者有福了
    所以作者倡議事前準備,是有智慧的思維,心安理得,事前辨好減少兒女忙亂傷心事刻,現在長者且享受此黃色年華,助己助人後,主賜予之時間到,笑返父家。

    回覆刪除
  2. 很好的提醒!👍
    謝謝!🙏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