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大多數人能留在家就一定不外出,於是消磨居家時間的方法五花八門:有鑽研廚藝的,有裝修房子的,有開墾菜地或花圃的,總之,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期待疫情過去的一天。而我,選擇了抄書。
為什麼抄書呢?首先是希望字寫得好點兒。本來用的是毛筆,認真地練習書法,但看著所剩無幾的紙和墨,再想想補給不易,於是改用硬筆。其次,抄書有治愈作用。精神專注在筆劃上,一邊抄,也一邊讀,對平靜心境,減低焦慮很有幫助。還有是趁機讀書。在抄的同時,讀一些喜歡的書,也有長進。
那麼抄什麼呢?我愛讀詩,於是就抄詩吧。幾個月下來已經抄過詩經、陸游、陶淵明, 最近在抄唐詩三百首。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這次抄唐詩才發覺我以為很熟悉的唐詩,卻原來根本沒有好好讀過,只是這首看看,那首瞄瞄,漫羨無所歸心。這次專心地抄,也好好地讀,有了更深的體味。例如年輕時喜歡李白的豪邁灑脫,現在才懂得欣賞杜甫的沉鬱壯闊,例如被稱為七律之首的〈登高〉,每句都有多層多面,真是絕啊。又如王維寫的寧靜,岑參寫的邊塞,都是以前忽略了的。當然也可能是年齡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感受。
禮記云:溫柔敦厚,詩教也。指出讀詩能引起共情同理,使人心柔軟,人會變得厚道。我愛讀詩也基於此。而這次抄詩,更多了好好練字、讀書和使心境平和的得着; 也希望能做點甚麼,不至於完全浪費了這個不一般的2020年。
作者: Janet Fong
©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Janet姊妹,謝謝你的提議,找些自己喜歡的文章,用硬筆抄寫,既簡單方便,對文章學習又有得益,太好了!👏👏👏
回覆刪除很多謝你分享用抄書的方法去欣賞中國文學,當接觸到前人著作,我也像小孩子在沙灘上掘沙,見到小貝殼就珍而重之,也想叫別人來看呀!分享快樂/發現,太好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