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第一次置身農夫市場,是四十年前在法國巴黎,當地朋友的好介紹,記得當時猶如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眼界大開,當中林林總總的蔬果鮮花,色彩繽紛,一望無際,令媽媽和我都開心不已!
後來移居美國,最愛逛正是農夫市場!一年四季,逢星期三、四、六和日,於不同地區都有開設,各有特色,悉隨尊便。除了可挑選合時令的蔬果、鮮花、鮮魚、鮮肉和芝士,又能夠與農夫們建立友誼,閒談問安,更是賞心樂事!聽他們娓娓道來麵包的用料,蔬果的種植過程,介紹水果新品種,學習他們家鄉食譜,這一切都豐富了我的知識。有時更會欣賞到檔主即場示範用蔬果做出應節果籃,贏得我們圍觀者不少掌聲。
與農夫熟稔後,有時更可前往參觀他們的果園農莊。我們曾帶同孩子到雞蛋場看雞蛋分類,到牛欄看擠牛奶,到菜園摘豆摘瓜,又到果園摘士多啤梨、車厘子、蘋果、提子等,讓全家對每星期買回來吃進肚子裏的食物多一點認識。
後來到多倫多,早期農夫市場在這裏可說是寥寥可數。記得十多年前聽說有一個新開設的農夫市場,我滿懷希望走去看看,發現全場竟不足十個攤檔,更有半數是售買肥皂、蠟燭、花卉,當時真的有點失望,但知道農夫經營不易,於是改為尋找本地出產的食品,實行Eat Local。幸好就在我居住範圍二三十公里內,在一些個別經營的店子,找到有機和傳統的蔬果,還有走地雞蛋、蜜糖、多種穀麥麵包等,同樣新鮮味美。
我對農夫市場感興趣,數十年未減,我甚願有更多消費者支持本地農夫的事業,令他們可以持續發展,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讓更多人可嚐到食物的本來味道,吸收到食物的天然營養,促進健康。
作者: Mary Chong
©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
回覆刪除非常認同Mary的意見,若能經常品嚐本地最新鮮的出產,那是最幸福不過的,可惜近距離這樣的農夫市場不多。Esther Wong
回覆刪除我也有同感!那就更需要我們的支持。Mary Cho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