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我們最關心自己的血氧濃度,擔心自己成為新冠肺炎猝死案例。您有無想過其實決定身體細胞氧氣供應是二氧化碳濃度,而不只是血氧濃度。
在大氣裏, 氧氣佔21%;呼出的空氣裏, 氧氣佔16%,身體只用了吸入氧氣的四分之一。 一般人正常的血氧是95 -100%,其中不少有正常血氧水平的人卻常常感到疲倦乏力,問題出在哪裏?
吸入的氧氣通過鼻孔,進入氣管、支氣管,最後滲入肺泡外的血管,被紅血球的血紅素吸收。環繞肺泡的血管含有在身體吸收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會滲入肺泡,這個氣體交換是外呼吸。 帶著氧氣的紅血球經過身體的細胞會釋放氧氣,同時細胞釋放的二氧化碳會滲入血管內,這個氣體交換是內呼吸。既然正常人的血氧是95 -100%,血液中的血紅素已經盡全力攜帶氧氣到細胞裏,為何細胞未能吸收更多的氧氣?
一百多年前,丹麥醫生 Christian Bohr 發現血紅素會在較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下釋放氧氣。假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處於低水平,血紅素只會吸收氧氣,這就是波爾效果。在肺泡組織中,由於二氧化碳會滲入肺泡變得濃度較低, 有利於血紅素吸收更多的氧氣。當我們運動時,手腳肌肉產生較多二氧化碳,肌肉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血紅素便會釋放更多氧氣,滿足身體需要。身體把新陳代謝需要的氧氣和代謝產物的二氧化碳,通過波爾效果的巧妙設計,產生自我調節的作用,這就是身體智慧的表現。
作者: Maria Pau
© 2024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留言
發佈留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