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根 • 心

1945年新年的一個晚上,當俄國紅軍重新佔領拉脫維亞,父母帶著Vaira Vīķe-Freiberga 乘搭貨輪離開拉脫維亞,啟航時乘客高唱拉脫維亞國歌,母親提醒她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拉脫維亞人。 

從此七歲的Vaira Vīķe-Freiberga 成為難民,因逃避蘇俄和納粹德國,輾轉來到加拿大定居,受教育、結婚生子; 她精通五國語言,是McGill大學心理學教授。

當年Vaira的教授以下的一番話令她下定決心完成博士課程,並且把心理學當成自己的事業: 

「女博士生最终要結婚、生孩子。因此是浪費,還不如把她們的名額讓給男生。」

1997年退休後的一個晚上,Vaira 的電話響了,那是拉脫維亞的總理,邀請她回祖國領導一個新的拉脫維亞研究所。在海外流亡50多年,終於重回祖國大地。回國服務八個月,當上總統,當時她62歲。她在任時,堅持只用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不用俄語。這位拉脫維亞第一任女總統也沒有忘記那位教授的說話,拉脫維亞也成為女性高官比例較高的國家之一。

Vaira 的人生給我們這些移民婦女有很大啟發: 首先不要忘記自己的根,要好好保存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無論在海外還是在祖國,Vaira鼓勵年輕人學習拉脫維亞的文化, 她還著書介紹拉脫維亞的民歌及這些民歌的語言學。 

Vaira 也提醒我們: 不管您認同的身份是什麼,它必須從您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世界公民、作為人類一員的內在價值的感覺開始。

在兩極分化的世界裏,感謝Vaira提醒我們有兩個根: 一個是語言文化的根; 有了族裔的身份,我們可以自信地站穩在地球上,然後另一個根是共同的人性,讓我們可以跨越性別、族裔、宗教、文化、教育、年齡等界限找到共同點,建立連結。

延伸閱讀:
1. 從兒童難民到總統
2. 維基百科: 維拉·薇契-斐柏嘉 
3. The Latvian Identity: Vaira Vike Freiberga at TEDxRiga  


作者: Maria Pau
© 2022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留言

發佈留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