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書串起來讀 • 心


閲讀不是單一的,有時候,串連起來別有樂趣。 

近日讀孟子。除了孟子的學説外,也讀到了書裏著名的寓言——《離婁篇》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章。故事說齊國有一個人,有一妻一妾。家境不怎麽樣,但每次外出回來,都説有顯達人家請他吃了飯,酒醉飯飽。不久,他的妻妾覺得奇怪。首先自己家沒有什麽富貴親戚,也沒有什麽顯貴的人到家裏來。於是有一天,妻子就靜靜地跟蹤丈夫。只見他一直走,路上跟他打招呼的人都沒有。終於走到城外的墓地,這個丈夫竟向來掃墓的人乞討祭祀的酒菜,原來這就是他每次的酒醉飯飽。妻子回家告訴了妾,兩人傷心痛哭。而那位丈夫回來卻仍威風不已。這個寓言批判了虛僞無恥,自欺欺人的行爲。

而在讀這個寓言時,不期然的會想起黃庭堅的一首詩:《清明》。

詩中兩句:「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人乞祭餘驕妾婦指的就是孟子書中的這個故事。而士甘焚死不公侯是詩人用了介子推的故事來做對比。民間傳説晉文公在介子推等人幫助下得位。事後晉文公賞賜功臣,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要求,和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知道后,馬上去找他。但介子推不肯出來。晉文公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可是介子推卻寧可燒死也不出。這個傳説也是清明節三天前的寒食節的由來。

黃庭堅的詩把齊人和介子推作强烈對比,指出尊嚴和賢人的氣節。這裏無意討論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是在讀書時獲得的一次串聯的樂趣。

【附】 

《孟子 • 離婁下》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爲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清明》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作者: Janet Fong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