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加拿大的日子裏,當感到孤單的時候,我的其中一個消遣就是看書。 三毛是我七丶八十年代其中一位很喜歡的作家。 看三毛的書給我一些愛和浪漫的感覺。 她的文章好像一個朋友跟我說話,平易近人,用詞簡潔易明,活潑生動有趣。
三毛原名陳懋平,成長於台灣,三毛是她在撒哈拉沙漠寫作時用的筆名。 三毛是一個頗有天份才情的散文作家,對人開放友善, 喜歡週遊列國了解當地文化;作品包括散文丶翻譯丶歌詞丶有聲讀物丶電影劇本丶報導丶唱片專輯。
三毛初二的时候,數學老師懷疑她作弊,當著全班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她。三毛心理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障礙,最終休學一段很長時間,留在家中好幾年。後來三毛的畫畫老師顧福生鼓勵她在文學領域發展,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三毛年青時的感情經歷了多次的傷痛,直至她和西班牙人荷西結婚,三毛尋覓愛的過程才安定下來。
1979年中秋節,他的丈夫荷西不幸在海中潛水時意外身亡。三毛的人生進入徹底的黑暗,一直無法走出哀傷,而她的文章更好像有了一個分界線,之前是幽默輕鬆,之後變得傷感深沉,文筆改變非常之大。
1991年1月,三毛在台北醫院病房的洗手間內用絲襪吊頸結束了短短四十八年的生命。有人說三毛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自殺,亦有人認為三毛不想看見自己已經失去傳奇效應,亦有傳言說三毛的早逝是她熱衷通靈引致精神的問題造成,種種說法都無法證實。
我們知道健康包括身丶心丶靈,心理健康以前被人忽視或誤解,很多時也不明白什麼是[走出哀傷]。過去廿丶三十年,隨著醫學丶科技丶知識的進步,心理健康已經得到很多人証實不容忽視,也不應該有任何歧視。雖然進程比較緩慢,但這些改變值得我們鼓舞,感恩社區繼續努力推動心理精神健康的發展工作,幫助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再被歧視,又得到好好的治療,走上復康之路!
作者: Nancy Chan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謝謝你的分享和我非常之同意你所講。及我認同心理健康最重要呀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