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腦發育
新生兒的大腦質量是成年人的大腦質量的四分之一,三歲幼兒的大腦質量增加至成年人大腦質量的九成。 在這個大腦急速發育的時期,外部環境的因素包括照顧與感官刺激,對於大腦的發育、學習與自我調節情緒等能力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醫學研究顯示,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吸引她的,是大人的眼睛,所以要和嬰幼兒有眼神的接觸,抱抱她、摸摸她、跟她玩、跟她唱歌和說話,就可以使她在視力、聽力和觸覺上都同時獲得刺激,有助於大腦感官神經網絡全面的發展。
當嬰幼兒有不安、難過或憤怒等情緒時,照顧者應抱緊她,用柔和的聲調安撫她,讓她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當照顧者反覆以充滿愛心與包容的方式回應嬰幼兒,她便會明白自己可以依靠照顧者的支持與保護。 逐漸嬰幼兒會建立腦的同理心和關愛神經網絡,並發展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註1]
核心信念之生存的權利
從懷孕四到六個月至出生後六個月,生存是胎兒或新生兒最基本的需要。當他感到被聆聽和抱緊時,他就知道自己有生存的權利。
在懷孕期間,母親的強烈和持續情緒會通過荷爾蒙影響胎兒,對其以後成長和性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孩子異常糾纏別人或過度活躍,長大後有憂鬱症、精神分裂、 濫藥、或犯法等,都可能和母親懷孕時承受較大壓力有關。
假如照顧者不理會新生兒的哭聲,這種冷漠不能幫助新生兒和照顧者建立連繫,更無助於新生兒腦的關愛神經網絡的建立。當胎兒或嬰兒經歷暴力或缺乏人體溫暖,長大後可能會無法建立同理心的神經網絡,很難和其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行為上可能會有暴力傾向。[註2]
連環殺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心理學家Jim Fallon 發現自己有連環殺手的腦掃描特徵。後來他研究自己家族的歷史,發現有七名男士,是他父親那邊的親戚,全都是殺人犯,大約每一百年出現三個。
後來他把自己的研究寫成The Psychopath Inside: 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在書中他把自己沒有變成殺人犯,歸功於自己有幸福的童年和家人(特別是他的媽媽和妻子)的愛和支持。 [註3]
註:
1.《善養小童成大同》第21章
2. 《善養小童成大同》第25章
3.《天生變態狂》TED心理學家的腦犯罪之旅 https://kknews.cc/culture/2e25kr.html
作者: Maria Pau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pngtree.com
無可置疑,愛的力量偉大,能夠改變自己及改善任何心靈障礙物,所以信、望、愛,最重要是愛,願大家共勉之。
回覆刪除完全認同。神是愛、認識神多一點、愛也會多一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