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書法 • 心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唐 . 張懷瑾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 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書寫藝術。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到秦統一使用小篆, 再到漢代為書寫方便演變出隸書,及後形成了可說是標準字體的楷書,書寫更快的行書,和筆走龍蛇的草書。這種特有的視覺藝術,是中國文化基本要素之一。

學習和練習書法的原因不一。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博士曾在訪問中說,他學習書法是因為出席活動簽名,或為一些團體題字時,覺得自己的字不很好,於是跟隨老師學習。現在沈校長的書法不但優秀,更是拍賣有價。而他在外訪時,也會帶同紙筆墨,練習不斷。還有著名藝人汪明荃小姐也在疫情期間,珍惜時間,學習書法。其實無論學習書法的原因是什麼,都令人有所裨益。例如能調整坐姿,練習呼吸,靜心養心,提高審美情趣,使人心情開朗等等。

練習中國書法一般分字體和書體。字體基本分篆、隸、楷、行、草五大類。篆書一般指小篆,沿自秦代。字形較長,筆劃迂迴圓轉。隸書約在秦末漢代出現,筆劃變圓為方。楷書,行書和草書出現時代相近,都約在漢代和東漢時期。楷書把筆劃基本定型,是楷模之意。行書把筆劃化斷為連,書寫較快。草書更是筆劃簡化,如在飛舞。五種字體先學哪種,說法不一。一般都從楷書入門,也有先學篆書,練習運筆,也有從隸書開始,練習方正構建。

至於書體學習,指的是學習不同書法家的風格。例如很多人學習歐體(歐陽詢)。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等。還有學習王羲之的行書,懷素的草書等等。

學習書法一般先學習書寫規範,例如筆順,筆劃的角度,粗細;字形的平衡,比例等。然後學習運筆::提,按,轉,回, 以及如何運指和腕等。初學者最好每天練習大概半小時,寫的字不要太大,要慢慢寫,不著急。

至於練習方法一般先臨摹。摹是直接描摹字的影像,或蒙上透明紙描。臨, 是看了范本, 例如各種碑帖或大家作品, 然後摹倣下筆。碑是刻在石碑上,再墨拓下來的,例如著名的張遷碑,嶧山碑,曹全碑等。帖是書法家的作品,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自敘帖等。清代乾隆皇帝酷愛書法,命人收集了歷代名家的作品,以他的書房定名,輯成著名的三希堂法帖,愛書法的人都喜歡收藏。

書法練習除了毛筆,也有硬筆書法。練習方法,字體,書體等都大同小異。只是用的是鋼筆,水筆,甚至鉛筆也可以。比較方便。

無論你喜歡哪種字體,哪個大家的書體;喜歡用毛筆,還是用鋼筆;臨摹碑帖,還是抄寫唐詩,寫字都是能修心養性的愛好,也是中國文化該傳承的瑰寶。

註:  如想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字體、書體、碑/帖,請參閱 cidianwang.com


作者: Janet Fong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GengZiCalligraphy

留言

發佈留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