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裔加拿大籍神經外科醫生 Wilder Penfield 在給癲癇病人動腦部手術時,進行了以微電極刺激皮質各部位的試驗,他詢問病人的感覺,以分辨出正常腦細胞與病變的細胞。由於大腦本身沒有痛覺感受神經細胞,病人只在頭皮作了局部麻醉,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病人仍處於清醒的狀態,可以回答問題。通過觀察刺激哪些腦區,可造成病人身體不同部位的身體感覺,據此可繪制出大腦皮質的感覺區和運動區定位圖。同時他又發現了對人類大腦皮層的某些部位進行電刺激會喚起對過去生活經驗的生動回憶,即一種早期生活事件的「倒敘」。[1]
Dr. Penfield 的三大貢獻:
• 發展了對某種形式的癲癇的神經外科治療
• 更好地理解了人的大腦皮層的功能組織
• 發現人類大腦皮層儲藏記憶。[1]
皮質小人包括運動小人(motor homunculus)與感官小人(sensory homunculus)兩種。運動小人對應着負責人體各部位運動功能的腦區。感官小人則對應着負責各部位感官功能的腦區。身體感覺皮質區的大小,和身體不同區域的感覺神經細胞密度直接相關。密度越高的皮膚區域,如面部,手以及手指,尤其是嘴唇,有更大的腦皮質區域與其相應。如果以身體每個部位所用的皮質區大小,重建人體模型,你會看見一個變形人:頭大,身體小,手大,腳小。這個變形的人體圖,被稱爲 homunculus,意思是“小矮人”。[1] Dr. Penfield是運動小人與感官小人圖最早的繪製者。[2]
同側手系統 (Ipsihand system)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 Dr. Leuthardt 的專長是研究腦腫瘤和癲癇患者的腦電圖。他也是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以改善神經外科手術。
救護員Rick中風後,他的左腦皮質的感覺區和運動區都受到破壞,右手失去功能,不能穿衣服, 不能牽太太Kim 的手,感到很惆悵。中風四年後,他向Dr.Leuthardt 求醫。
大腦的不同部分就像無線電台,發出不同的信號頻率來控制同側或對側的身體。因為Rick的右腦皮質的感覺區和運動區完整無損,Dr. Leuthardt 便設計同側手系統利用右腦去控制右手。
經過數星期用同側手系統的訓練,Rick的右手逐漸恢復功能,可以自己穿衣服。一年後,他搬去農場居住,還可以摘菜和做其他工作。[3]
你相信你的腦袋可以改變嗎?
註:
1. 百科通俗版Wilder Penfield
2. 維基百科皮質小人
3. Empowering the Mind to Heal the Brain for Stroke | Dr. Eric C. Leuthardt |
作者: Maria Pau
© 2021 愛•群社。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包括網上或印刷) 或使用本網誌內容作任何商業用途。
圖片來源: Wikipedia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中展示的三維感官小人與運動小人模型,Dr. Joe Kiff 拍攝
留言
發佈留言
回應